Page 28 - Epoch Times Weekly Issue 20 - 05 May 2017
P. 28

學琴是為了得到音樂的快樂

                                                         寧峰總覺得特別幸運,因為「古典音樂既是我                       方向,但不是學琴的目的,目的應該是讓小孩子
                                                     的愛好,又是我的工作。它能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得到音樂的快樂,得到心靈上、精神上的一種健
                                                     而我又能把這種樂趣傳達給別人。」音樂對於他,                         康的糧食,這些就足夠了。這也是我自己成長的經
                                                     「就像空氣、就像水一樣。」                                  歷。」
                                                         要學琴,興趣是最主要的。現在很多家長逼                            當然他也承認,讓小朋友練琴也要取「中庸」
                                                     孩子練琴,為的是比賽得獎,讓孩子苦不堪言,寧                         之道。「小朋友的學習是需要一點強制的,培養一
                                                     峰認為不可取,「音樂應該給大家帶來歡樂。得                          個好習慣需要一定的強迫。每一個小朋友都不一
                                                     獎也好,成名也好,成家也好,這些可以是學琴的                         樣,要因人而異。」

                                                                                      「好琴如名廚的菜刀」


                                                         每 個小提琴 家都 希望有一把 稱 心 如意的                    把小提琴演奏過兩次,這兩次演奏都是我終生難
                                                     提琴。寧峰演奏的是一把收藏家借給他的名匠                           忘的。」
                                                     Stradivari於1721年製作的名琴MacMillan,價值約                 寧峰覺得一把好琴也會選擇演奏者,好的演
                                                     350萬歐元。他也使用德國製琴家Stefan-Peter                   奏家和小提琴相輔相成。「琴真的很神奇,比如
                                                     Greiner在2007年為其量身打造的一把琴。                       帕格尼尼的這把琴(「加農砲」),真的好像有自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後,寧峰受邀使用意大利                       己的靈魂一樣。」他把好琴比作名廚的菜刀,「一
                                                     國寶、帕格尼尼本人拉過的Guarneri名琴「加農砲」                    位大廚不會把廚房帶在身邊,但他會把刀隨身帶
                                                     在音樂會上演奏。「這是一位傳奇的小提琴製作                          著。有這把趁手的刀,才能做出最精緻的菜。這把
                                                     師,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製作的琴。我用這                         刀,換一個廚師,煮不出同樣口味的菜。」

                                                                                        各種樂器 各有千秋


                                                         說到小提琴,免不了讓人想起二胡。兩者可謂                       說,「就像二胡曲《二泉映月》,用別的樂器都達
                                                     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弦樂器,它們有何異同呢?                          不到那樣的效果。大提琴名曲《天鵝》也有小提琴
                                                     寧峰覺得,「這兩個文化所產生的不同的弦樂器,                         改編版,但大提琴那種音色是無法替代的。普羅
                                                     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就像中國的戲曲和歐洲的歌                          柯菲耶夫的《彼得與狼》裡,用一種樂器代表一種
                                                     劇,嚴格地說沒有可比性。小提琴是意大利的,二                         動物,黑管代表貓,雙簧管代表鴨子,如果調換過
                                                     胡是中國的。就好像中國有掛麵和餡餅,意大利有                         來就不行了。」
                                                     spaghetti和pizza,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代表了不                     「但是不同樂器之間也會有借鑑,像小提琴
                                                     同的人民從生活中繁衍出來的精神上的東西。」                          協奏曲《梁祝》裡就有很多模仿民族樂器的演奏
                                                         每種樂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寧峰舉例                        技法,比如滑音。」


                                                                                     「宏偉計劃」與感恩之心


                                                         寧峰目前的身份是定居德國首都的職業演奏                        首奏鳴曲和30-40首協奏曲。對自己的藝術生涯,
                                                     家。選擇柏林的理由很簡單,「這是我最後讀書的                         他有三方面打算,「已經開始在柏林音樂學院教
                                                     地方,水到渠成留下來了。這裡確實是歐洲的文化                         學,教書是我事業中重要的成分。40歲之後,有機
                                                     中心之一,有四個交響樂團、三個歌劇院、兩個音                         會的話會嘗試指揮。另外,我會有計劃地去錄音,
                                                     樂學院。每天都有音樂會,藝術活動非常多。」他                         出唱片。作為演奏家,希望把聲音留下來。」
                                                     的太太、大提琴家郭迎目前在柏林音樂廳交響樂                              寧峰已經跟多個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多張唱
                                                     團任職,兩人有一個近兩歲的兒子。                               片,著名的荷蘭Channel Classics公司就為他出版
                                                         再優秀的音樂家也不能停止練習,寧峰說自己                       過三張,演奏的曲目包括帕格尼尼、布魯克、柴可
                                                     每天平均練琴四小時左右。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裡,                         夫斯基、拉威爾、普羅柯菲耶夫等名家的作品。
                                                     他選擇簡單的休息方式,「我會睡到自然醒,然後                             一個35歲的音樂家,取得了這些驕人的成就,
                                                     陪一下兒子。有空的話,我會自己做飯,算是一種                         離不開才華和勤奮。然而謙遜的寧峰更感激那些
                                                     休息、放鬆。」                                        幫助自己成功的人,「所有這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寧峰有一個「宏偉計劃」,要在40歲之前把                     作為一個學小提琴的琴童,我覺得很幸運。學琴的
                                                     最著名、最經典的小提琴作品演奏完,包括50-60                       人太多太多,能夠有這些機遇,我很感恩,真的。」
           28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